“秋燥”起,防范皮肤问题,三类“发物”要警惕
发布时间:2025-08-23
“秋风起,皮肤痒”,秋季是皮肤问题高发的一个季节。中医认为,秋季燥邪主气,燥易伤肺,肺主皮毛,所以可累及皮肤。另一方面来讲,秋季是冷热交替的季节,气候变“燥”、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天气慢慢转凉等直接刺激皮肤,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,引发皮肤干、痒等不适。
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,就可诱发皮肤瘙痒症、湿疹、面部过敏性皮炎、牛皮癣等发作。
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,就是一些“发物”,常见的有三类
一是鱼、虾、海鲜、酒、辣椒、胡椒:对于皮肤瘙痒症的人、皮肤偏干燥的中老年人、有过湿疹的人,一定要忌口,尽量不要食用,以免引起发作或者加重。
二是螃蟹:秋天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,很多人禁不住鲜美的螃蟹要去品尝。其实,吃螃蟹也容易引发多种皮肤问题,比如:皮肤过敏、过敏性皮炎、荨麻疹、湿疹、神经性皮炎等。
三是肥皂、洗衣粉:洗衣粉中的化学成分,如表面活性剂、碱性物质等,通过衣物接触刺激皮肤,引起皮肤发红、瘙痒等过敏表现,以及过敏性皮炎。肥皂通常是碱性的,长时间反复接触,可能会诱发皮炎、湿疹、粉刺、痤疮。
所以,在秋季防范皮肤问题,以上的“发物”要在日常加以注意。同时重视日常对皮肤的养护和保养。比如有皮肤瘙痒症者,要注意减少洗澡次数,不要过度搓洗皮肤,不用碱性肥皂,少接触洗衣粉。少吃鱼、虾、辣椒等食物。皮肤瘙痒时,切忌抓挠,可以搽一些清洁止痒、抗过敏的膏剂产品。
虽然秋季是皮肤瘙痒症、湿疹、面部过敏性皮炎、牛皮癣等的高发季,只要大家在日常注意防范,就可避免被刺激诱发。如果出现了皮肤问题、手足上的皮肤、指甲问题,尽快到甲冉生全国连锁门店,准确辩证,采用中药产品安全修复。
甲冉生温馨提醒
预防或者摆脱皮肤问题,以下三点也有帮助:
1、正确洗澡,秋季洗澡水温应接近人体温度,大约在36-38摄氏度为宜。洗澡频次,北方每周1-2次,南方或常运动的每隔一天洗一次即可,每次洗澡时间应控制在5到10分钟,泡澡则不宜超过20分钟。
2、合理饮食:每天适量多次喝点水,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,有助于皮肤保持湿润。多吃富含维生素A、B、C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绿叶蔬菜、豆类、蛋类等,有助于皮肤健康。
3、户外活动,注意做好面部、手臂等防护,应尽量避免接触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