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跟开裂、足跟疼、脚掌疼是什么原因
发布时间:2025-10-31
进入深秋时节,随着气候变得干冷,很多人的脚跟皮肤变得硬、厚,有的开起皮、开裂。
有的人外出游玩,在户外活动,活动量增加使得双脚的活动负担加大,会出现脚掌疼、足跟疼等,都给正常的走路和活动带来很多麻烦!
这些脚部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,又有哪些应对妙招来祛除呢?
足跟开裂、皲裂
在干燥、变冷的秋冬季,很多人的脚部会出现开裂的情况(轻者裂开的口子的较浅,重者可达皮肤的真皮层开裂,裂开的地方发红出血,走路活动时非常疼痛)
造成足部皲裂的原因有:脚底部位角质层(俗称脚底板死皮)比较厚、硬,而脚部分泌的油脂都比较少,外加寒冷干燥的环境刺激,就很容易出现干裂;另外,如果感染真菌出现了皲裂型足癣,也会导致皮肤干裂,脱皮的症状。
应对妙招:
1、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E的蔬菜、水果等食物。
2、经常用温热水泡洗,外搽一些油脂性护肤品,以免发生冻疮而加剧手足皲裂。
3、使用高品质防皲裂、抑菌产品。

脚掌疼
出现脚掌疼,最常见的原因有:穿了不合适的鞋子(如鞋底较硬较薄、女性穿高跟鞋),或者脚部受到外伤、撞到硬物导致骨折、软组织挫伤等;还有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引起的足底筋膜炎症和跖骨应力性骨折;有些患者脚底长跖疣也会造成脚掌疼痛。
应对妙招:
1、尽量在平时活动时穿上运动鞋,少穿硬底、薄底鞋、高跟鞋。
2、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,可以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,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。
3、常用热水泡脚,可以缓解病痛。如果疼痛较重也可服用抗炎镇痛类药物。
足跟疼
很多人都会感到,走路、跑步等运动一段时间后,或者站立时间久了,脚后跟经常发生单侧或者是双侧疼痛,尤其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会感到疼痛比较剧烈,手按压的时候有明显的痛感,但是看起来并没有红肿。
引起足跟疼的常见原因有:
足底筋膜炎:足底筋膜受到反复的牵拉,或许就会出现撕裂或者是劳损,引起无菌性的炎症,从而产生足跟前侧以及足心疼痛。
足底脂肪垫炎或者是萎缩:足底脂肪垫是足底的一个缓冲垫,具有吸收震荡以及防止滑动的这一作用。如果脂肪垫出现一定的萎缩,再者加上磨损或者是冷刺激,就会发生一定的炎症,从而出现疼痛。
跟腱炎:跟腱主要位于我们脚后跟的后上方,由于反复的进行摩擦以及牵拉,引起它的慢性损伤,从而出现疼痛。
应对妙招:
1、选择穿柔软合适的鞋子,以减少足跟压力,防止跟骨受伤。减少对脚后跟的重量刺激,少站立,少走路,让脚后跟得到充分休息,以利于炎症的恢复。
2、坚持足部锻炼,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,但是要在松软的地面上,比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。硬地面不可以。
3、晚上注意坚持用热水泡脚。疼痛较重者可以外用活血化瘀止痛药物帮助缓解症状。